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县委办)2019底,班玛县整体脱贫摘帽后,为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增添发展后劲,班玛县立足区域发展规划,盘活扶贫资金投入资产,全面启动产业增效,就业创业等为龙头的“九大行动”全力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dd1282ed960cdd6dc4879c5d3ef34403.jpg 

       一、产业增效行动

       创新扶贫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脱贫人口通过开发式扶贫,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抱定生态报国理念,积极探索和培育到户、到村、到县扶贫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红色旅游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增绿增收,实现生态保护、扶贫开发、改善民生共赢。立足贫困户意愿,按照“抱团取暖”的模式,整合利用到户产业资金。立足县域产业基础,集中上海帮扶和青海省级扶持力量,精心打造金色文化扶贫产业园、绿色农林产业园、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园,辐射带动贫困人增收,将扶贫产业园推动成为班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立足民族传统手工艺基础,建立以唐卡、藏香、黑陶、藏毯、木雕和银器加工等民族产业,大力发展民族用品、手工艺品,解决就业岗位,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推行“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小微产业遍地开花”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将马可河流域和多柯河流域定格为青稞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区和牦牛养殖产业发展区,分别推行耕地流转和草场流转,精心打造百亩蔬菜、千亩青稞、万亩藏茶种植基地和牦牛养殖、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班玛有机蔬菜、有机青稞、班玛藏雪茶、班玛牦牛等特色产业,实现了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保证每个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项目。

9714257578c6aafa2f42261d912e5c46.jpg

       二、就业创业增收行动

       坚持把转移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短期实用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培训。

d48bebfd21b50d89238597a6d231a5a8.jpg

        三、易地搬迁安居乐业行动

       按照产业集约发展、公共服务均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1048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同步配套水、电、路、网、暖等基础设施。在搬迁过程中,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的导向,注重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做到干部帮扶、产业发展、培训就业三个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保证易地搬迁后续管理健康有序,并对各集中安置点统一进行命名、成立管理委员会、合理设置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投工投劳,参与管理,增加收入。在5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了易地搬迁综合文化中心。确保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bd71d2c7787109148b82ad1740e88159.jpg

       四、教育扶贫助学行动

       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实15年教育资助政策,分档补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资源,采取异地办学方式向省外输送中高阶段学生;全面开展幼师普通话培训、“三支一扶”帮教、特岗教师聘用等行动,教师队伍力量明显提升,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实现每一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健康快乐成长。

0ecfc18c81f2470a267f5d0ce8d192e4.jpg

        五、健康扶贫惠民行动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和“六大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两个信息系统对接工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确保班玛县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医疗保险,推动签约服务管理由“签约”向“履约”转变,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班玛县32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常用药品和合格村医全部配备到位,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基本医疗设备全面改造升级,落实门诊特殊慢病救助政策,提升县镇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镇村医疗队伍建设,深化“健康村庄”“健康家庭”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

840d07af81f317ba07fbfc5fa275152c.jpg

       六、兜底保障暖心行动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无劳力、弱劳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落实低保保障政策。对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面落实基本生活、照料护理补贴,启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工程。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机制,织牢临时救助保障网;聚焦“病残”“孤老”“弱小”人群,分类施策,织牢特殊群体保障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在资产收益上予以倾斜,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

b4cd28fa8cb0d0cdff3f6e2c2552bae0.jpg

       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始终围绕解决区域性贫困和贫困群众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饮水等重点,瞄准最迫切的问题,围绕贫困村、贫困户安全饮水有保障评判标准,开展拉网式、地毯式调查核实,摸清了班玛县安全饮水短板,建立“一村一策”饮水安全台账。做到了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坚持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做到“应参尽参”,贫困群众不漏一人。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全部集中托养,确保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0de9b49adee1fe00573afc0bdba929cf.jpg

       八、生态保护促进行动

       紧紧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百亩蔬菜、千亩青稞、万亩藏茶种植产业以及林下特殊经济作物培育产业,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比较优势显、产品附加值高、带动牧民增收能力强的生态特色产业,逐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牦牛养殖产业和有机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逐步构建有机生态养殖产业体系。依托“红军长征在青海唯一走过的地方”这一特殊的红色文化基因和地热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并与省外对接,不断扩大“红色班玛”知名度,逐步构建了红色旅游产业体系。

a2f859bf8e500dae111c8989dc8486b8.jpg

       九、精神扶贫扶智行动

       组建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为抓手,深入各乡镇村社以及牧户家庭,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规定落实情况。在宣传工作中,深入挖掘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人物,认真筛选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案例,为贫困户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起到“树立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通过表彰奖励激励和依法打击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教育群众依法从事生产生活。通过法律手段和宣传教育工作,转变群众惜售牲畜的观念,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深入人心。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新风正气。通过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根本上切断精神贫困的“代际传递”。


责任编辑 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