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王剑辉)近年来,班玛县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教育工作作为促进班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省州党委、政府系列决策部署,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以打造“青南牧区教育发展样板县”为主线,努力用政策“红利”补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推动教育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和提质增效,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以来,班玛县教育工作连续五年荣获全州“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先进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第一名”“统考、中考第一名”;2019年班玛县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强化保障措施,合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班玛县政府县长任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班玛县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班玛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班玛县县级领导联点义务教育均衡职责》《班玛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评估认定责任追究制度》等文件,明确政府、部门、乡镇、学校各自职责,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头。建立县级领导联点乡镇包抓学校制度,实行党委统一部署、政府认真履职、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班玛县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强化统筹协作。班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不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班玛县人大、班玛县政协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教育部门汇报,对教育工作形成有力监督;各县级干部深入各联点乡镇学校开展调研和督导,听取基层意见,指导和帮助解决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乡镇全面组织动员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龄生辍学,维护学校治安和教学秩序,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形成了“党委抓教育,政府办教育,人人尽义务”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根据《青海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支持,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近两年累计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24333万元,2018年一次性拨付“三个增长”缺口资金4984.4万元。 同时,建立护果班玛爱心基金、班玛教育基金,每年注入资金100万元支持教育发展。

优化配置资源,持续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坚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一是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按照“整合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入学、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结合寄宿制学校建设,对班玛县中小学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建立教育学区机制,将班玛县15所学校划分为五个校区,实行教育教学三个统一(即:统一教研活动、统一教学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二是大力实施校建工程。积极争取上海援建、三区三州等资金,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真正让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现代的设施设备在学校。2016至2018年累计投资9201.5万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标准化校园、藏区项目、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1所,新增校舍6170平方米;2019年以“全面改薄”项目为主,争取资金8800余万元新、续建学校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及校园附属工程,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结合“十四五”规划,计划争取资金10.1余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推进项目、清洁能源改造项目、校园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等,进一步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三是着力提升教育装备。加快完善义务教育学校配套设施,投资385.48万元配置中小学功能室仪器5153件(套、台),投资587.96万元购置13所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设备等,投资769万元配置计算机970台、学生课外读物17350套、学生课桌椅720套、被褥500套,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坚持人才强教,着力提高教育师资水平。牢固树立“人才强教”理念,高度重视教师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良好、业务精湛、安教乐教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摸清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套情况,科学制定招录计划,近两年通过特岗教师、顶岗支教、事业单位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聘各类教师71名,有效壮大了教师队伍。目前,班玛县在编教师262人,其中编外教师139人(同工同酬教师46名)。二是加大教师培训教育力度。坚持招录与培养并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开展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近两年选派60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州县级培训,并发挥上海市、西宁市结对帮扶优势,邀请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西宁市城北区教育局骨干教师赴班玛县开展了专题讲座及教育交流活动,西宁市教育局、湟中县教育局赴班玛县开展了送教下乡及公开课、示范课讲授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促进作用。三是积极提高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惠师政策,每年及时兑现教师绩效考核奖、民族团结奖,全面落实教师乡镇工作补贴、交通补贴、班主任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切实做到以待遇留住人才,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激情,让广大教师乐业、敬业。投资477.54万元修建教职工周转房64套,调配教职工周转房80套,解决了县域内教师住房问题,并针对乡镇教师把改善食宿办公条件与实施“全面改薄”等工程相结合统筹推进,切实保障了教职工的生活条件。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坚持每年教师节都举行庆祝活动,表彰奖励各类先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每逢重大节日县级领导深入基层学校慰问教师,对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倾力帮助解决,极大的提升了教职工的从教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创新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创新办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深入推进内涵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分类划片建立大学区、督学责任区和教研协作区的“三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优质课评选、网上晒课等教研教改活动,持续开展校区间听评课、学区间联考、县级统考以及教师业务技能观摩、测评等工作,城乡和校际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行“互联网+教育”,率先在全州开通“三色班玛教育云平台”,投资45万元以民族中学为试点建设“青青录播教室”,加强网络化、信息化教学,达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课程共享的目标。二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按照“一校一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思路,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投资970万元打造学习文化特色,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德育校园”“绿色校园”,建设了一批特色明显、主题突出的人文校园。坚持以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班玛县民族中学成功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青海省班玛红军学校”,亚尔堂乡寄宿制小学、灯塔乡班前村红军小学分别被命名为“红军小学分校”。通过研发中小学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和以地方病防治为主的包虫病校本教材,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体化成长和学校办特色的形成。三是多渠道开展异地办学。立足打造“青南牧区教育发展样板县”,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县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外地优势教育资源,走异地办学路子,使牧区孩子享受到内地优质教育资源,近两年在贵德县、尖扎县开展异地办学就读学生166名,班玛县民族教育发展初步走上了一条就地办学、异地办班及异地委培相结合的新路子。同时,深入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义务教育提升工程”“师资能力提升工程”“两个延伸工程”“学校管理规范工程”“教育质量激励工程”“英才工程”“职业教育振兴工程”等“八大工程”,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学生想学、爱学,家长愿送、挑学校送,老师用心教、用爱教的良性局面。

关爱特殊群体,深入开展扶贫助学行动。制定《班玛县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办法》《班玛县关于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实施办法》,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教育关爱体系,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三残儿童、留守儿童就学工作。建立弱势家庭学生控辍机制,将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残疾少儿家庭纳入控辍重点对象,持续开展送帮入户、送教入户活动。坚持把落实各项助学政策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国家“1+9+3”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各类教育基金,近年来通过国家“1+9+3”生态补偿机制、青海省“雅居乐”学生救助基金、果洛州困难家庭子女救助金、果洛州县教育基金、沪果班玛教育基金复合使用,共发放资助金405.78万元,资助异地初高中,省内外中职学生及高考牧业户籍学生就读。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实15年教育资助政策,分档补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全额资助贫困高中、中职以上学生367名,发放补助金200.17万元,并将14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纳入学生资助范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学,不因贫困而辍学。全面巩固“两基”成果,全力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班玛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68%,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