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

       这几年不知不觉我已经写了几十万字的书画评文了。

       早年,是因为我学过绘画,不得不触及。后来做过地方电视台栏目和报纸杂志编辑。再后来又北漂十年,做过“阳光卫视”“北京电视台”“央视”文化栏目导演、制片人,都要与书画家打交道。且我在北京时候,采访过一百多位中国顶级绘画界大咖。这些要面向全球播放的绘画电视解说文字,是那些包括中传在内的电视专业高才生都完成不了的。于是,不得不由我来撰写。于是,我就这样成了业余书画评论人了。

       其实,我写绘画评论几乎全部都是直接面对作品说事,不喜欢拐弯抹角说一大堆废话来凑字数。我觉得书画评论就直接说作品。且我写了很多见画不见人的评论文字。前几年江苏一本书画刊物约写专栏画评,其中有命题《清人仿吴门山水画赏析》。那些清人都未留姓氏,你如何去探求他们的经历?

       我向来很瞧不起那些写“三段体”的书画评论人,包括一些所谓的大评论家也经常采用“三段体”评论。“三段体”是我给他们起的名字。这是文学界的“羊羔体”“梨花体”给我的启示。

       什么叫“三段体”评论?我在这里解释一下:第一段先讲一大堆中国绘画史(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从资料中抄来的);第二段讲自己怎么与被评人相识,以及被评人怎么请他写评论,他又是怎么拒绝又是怎么被迫接受,谦虚的话语里充满着无比的矫情;第三段再抄一堆文不对题的枯涩难懂的绘画专业术语(我相信连他自己也不懂这些术语讲的是什么),和老夫子学究式语言。然后结束本文。这就是我给他们发明的“三段体”评论文写作模式。

       但凡写这样的书画评论文或画集序言,都是两种人:一种人是外行人。比如地方“大作家”,有请他们写评论文或画集序言,那一定是标准的“三段体”,因为他是外行,不懂装懂,所以只能抄了。一种是真正的艺术评论家,他们不可能抄“历史”,那他们为什么也这样写呢?因为不想费脑子,敷衍一下而已。

e88b4110e52bb2cd2e09e251e758c619.jpg

同学合影,左2为画家刘立新,左3为本文作者

       写立新的画评,我破例写了上面的一堆废话。一是不吐不快,二是立新可不是别人,他是我学美术的同学。寒窗苦读,画虹听雨。我们在一起无数的日日夜夜,无数的美好回忆,不得不要说些画里画外的事情。且他的画又有破天荒的惊讶,不说出来别人肯定不会大吃一惊!

       立新出生文艺家庭。学美术时他已显露才华。记得最清楚是在乡下写生,白天出外写生画画,晚上听音乐。他站在地铺上用筷子做指挥棒,指挥克莱德曼的《命运》;指挥《江河水》《春江花月夜》。那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那时,我俩的性格在无拘无束、洒脱直率方面有些接近。不同的是,他那时是“小奶狗”,我是愤青。说实话,他学美术时并没有太认真,但他有天赋,一看就懂。我也没有认真,我那时整天写“诗”,两人都没有好好学习。且学校学的也都是绘画基础,基本上没有进入创作阶段。毕业后他从了政,我转行搞了文学。一晃30年过去,自离开学校,两人都没有再提笔墨。

2913ef9987fb0310fde823fc1a2594ab.jpg

 画家刘立新


                                                      立新国画小品赏析


       今年春天,疫情正虐。同学刘立新突然说要开始画画了。

       于是,他的微信朋友圈就天天有新作晒出。我一看傻眼了,这哪是30年没有提笔人画的,这明明就是30年“老画家”的画啊!所以,我上面说了会大吃一惊。不得不说,他是被行政耽误30年了的画家。

       下面来说立新的画。

       写画评,最怕的是作品照搬传统,无创新,无个性,无奇绝。似曾相识、司空见惯,再有水平的画评人也不一定能汪洋肆意,文思如泉。

       中国画的技法很多,什么 “墨分五色七法”;什么“锥划沙” “折钗股” “屋漏痕”;什么披麻皴、卷云皴、雨点皴十六皴法,等等,这些不是我们读画人需要了解的,所以我们不必在这里抄资料,我们就画说画。

       先说立新国画小品的“新”

       立新的画一出手就出新。这不知道与他的名字“立新”有没有关系。反正我一看这“新”,就有了写文的噱头了。那么我们来看看他的画新在哪儿?

5a70b8663f62f8c45401f5ca0fb619dd.jpg

      《小品一》这是一件山水小品。搭眼一看,这件作品突如其来的一定是画中的房子。尽管这构图中山的幅面是房子的多倍,但是房子却跃然纸上,成为画中的兴趣点。且画家在这里隐喻出有房子便有人,有人便有生命,有生命便有思想。也许这是一个飘雪的黄昏,几位高士在谈论家国情怀或风花雪,室内室外,动态呼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鲜活。

       山际与云层的线条呈现,给人一种虚幻与流动的韵律感。整件作品虚实得当,浓淡相宜,点线自然,构图完好,意境深远。

7729a19fc14a3c635bfbf56a43bb11d9.jpg

     《小品二 :渡口人家》,这是一幅写意山水小品,采用高远构图。几乎只有近景和远景。近景清晰,远景苍茫。再配以“渡口”命名,就更有深意了。近景是现实,远景是诗与苦难。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人生渡口,至于是走进了诗中还是苦难,那是永远都无法道清的人生宿命。

       作品笔墨娴熟,构图恰巧。特别是远景墨韵,自然晕染,山高水长,云海苍茫,给人一种哲学与诗的思考命题。

25c1a3a777cdd043c1cd7fd029191265.jpg

    《小品三》

d53caa6cc6ac020301989ba19e75df45.jpg

     《小品四》

       此外,还有作品《小品三》《小品四》在构图、用色、运笔上均有不同新意。《小品三》全部使用点染,色彩变幻无穷。在丰富的色彩中,有水鸭浮游,不仅亮点突出,且也动感十分,充满活力。《小品四》则是大地花园与天上彩云遥相呼应,体现了生活的五彩缤纷与生命张力。

      立新的画在表现创新上,一出手就给人以冲击感,这是非常难得的。

1e4710944a5b68c359fe8a3a5c482b9a.jpg

   《小品五》

03303e150d5579efae0b55e21f3a0f4e.jpg

      《小品六》

       再说立新国画小品的“奇”。

     《小品五、六》这两件山水小品在常人眼里犯了构图之大忌。“不透气”“压迫感”等等吐槽言语可能都会出现。但是,画家却就这样画了。我们常说,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心态。画家在这里画的“山”自然有他需要特意表达的东西。尽管山下的空间有限,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一种生活的状态鲜活而出。《小品五、六》均在“重压”之下,表现出了鲜亮的颜色,也许这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或者灵魂的翘望。总之,画家在这里向我们传达出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95a329a06323006352878dc15a8d3d84.jpg

     《小品七:烟雨江南》则采用了淡墨晕染,几何块面构成。表现了江南的幻影与沉静,进而探索到画家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桥是人生的过渡,船是过渡的载体。有“灯”的指引,在迷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不会失去方向与温暖。向幸福出发,是人生的大境界和普世价值观。

       这一组小品,画家在构图上都有突出的特点,就是奇绝。打破了常规绘画构图和随类附彩的框架。如《小品五》画山的部分基本采用了传统绘画手法,但在山下突然点染几弯彩色梯田,立即就让这有限的空间开阔了许多,成为抢眼的亮点和兴趣。这是画家以自己的方式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艺术的理解。

69e0cde9f60f299de9b062fd195bd392.jpg

   《小品八》

ece9a6e126668b2fa274a675a4e91b2e.jpg

      《小品九》

       再说立新绘画中的“特”

      《小品八、九》是两件写意花卉。此处的特是特别的意思。作为刚刚才开始提笔几个月的新人来说,一上手就能脱离物象原本造型,成为画家想象的载体,这是特别难得的一件事。无数的画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花了几十年的心血。说到底,这就是从生活进入艺术的一个大台阶,这个台阶不是每个人都能迈上去的。这里面有天赋、才气和悟性。

     《小品八、九》从传统绘画的角度来说,这是两件非常完整的作品了。笔墨、色彩、构图趋于完美;点、线、面结合得恰到好处。虚实兼备、浓淡相宜、干湿枯润等技法均在其中。如果从笔者的角度来看,两件作品的荷花花朵略微具象了点,如能有些变形,是否会更好?需商榷。

32d54dfec40f01845c1658471a215915.jpg

       此外,《小品十:陕南人家》也是一件值得提及的作品。这件作品很生活化,反映了陕南人家的生活状态和地貌特征,表现了自然状态下人们生活的和谐安康。技法上,皴擦点染,面线结合,随类附彩,均有可取之处。

       诚然,立新的画在笔墨技法上还仍需深研才能走得更远。但在数月时间里,能达到如此品相,已经是让人大吃一惊了。线条使用有起落节奏,笔随墨走,墨由笔生,使画面形成以笔为主的调性,又产生多变的律动。在情感的释放中,运用笔墨语言,豪放纵逸而又量度而行;大胆挥毫却又粗中见细;任其挥洒,但不失规矩。因此,其作品从笔墨气息中传达出物象的无限神韵!


    【作者简介】

     舟樯,陕西汉中人。导演、编剧、作家、艺评人。

     出版各类专著15余部,拍摄影视作品数部。现居广东,独立电影人。


责任编辑 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