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王剑辉)班玛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核心区,班玛县域内80%以上地域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基本项目落地十分困难,产业发展空间狭窄。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班玛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突出精准要义,坚持精准方略,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在“夹缝”中找光明、谋发展,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充分依托和挖掘县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扶贫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成功把贫困村和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有效提升了产业带动效益,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门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目前,班玛县1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945户8057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掉了贫困帽子,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    

f176c06c8d98d369717c2c6922c89771.JPG

因地制宜,创新构建产业体系

班玛县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推行“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小微产业遍地开花”的产业扶贫模式,按照县域不同的区域功能,以“三分天下”的战略举措,将马可河流域、多柯河流域、开柯河流域分别定格为种植区、养殖区、旅游区,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格局。在玛可河流域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有机青稞、班玛藏茶种植以及林下经济作物培育产业,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比较优势显、产品附加值高、带动牧民增收能力强的生态特色产业,逐步构建了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在多柯河流域大力发展牦牛养殖产业和有机畜产品深加工产业,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32个,并以招商引资渠道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班玛县高原生态有机畜产品加工交易市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规模养殖,逐步构建了有机生态养殖产业体系。在开柯河流域依托“红军沟”红色文化基因和地热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并与省外对接,不断扩大“红色班玛”知名度,逐步构建了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三大产业体系盘活了班玛县优势资源,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同时,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打造了金色文化产业园、绿色农林产业园、红色旅游产业园,辐射带动1796名贫困人口年增收402元,扶贫产业园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

7a33c0ee6723851d8d1d639a9e842af3.jpg

多方融资,积极发展到户产业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社)牵头、能人引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用活政策、用好资金,积极整合专项扶贫、涉农涉牧、对口援建等项目和资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培育和发展多业态扶贫到户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累计投资3971.19万元实施了生态畜牧养殖、红军服装加工厂、格萨尔大酒店、农贸综合市场、黑青稞酒加工等5个到户产业项目,2019年产生效益274.62万元,带动1453户6205人户均增收1890万元。同时,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融资难的问题,班玛县政府注入风险防控资金30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共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72户1534.1万元,其中:“530”小额贷款348户1341.1万元;贫困党员贷款7户28万元;能人大户贷款100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小微企业贷款贷款65万元,带动贫困户7户。在13个贫困村成立互助协会,共计吸纳会员809人,2017至2020年初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809人1423万元。通过金融扶贫政策落实和互助资金借款,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意识,建成了一批集藏式餐饮、畜牧养殖、炒面加工、商品百货等个人产业。

97f6eb007a59a3b0e7691f174d6851af.jpg

企业带动,突出发展班玛藏茶

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发展班玛藏雪茶,藏雪茶产业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自2014年以来班玛县共种植藏雪茶1.85万亩,建成了玛可河两岸长100公里的青海省首个万亩藏茶种植基地。2015年7月注册成立了班玛县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相继投入产业园建设及巩固提升资金约2438万元,修建了3957平方米的藏雪茶科研大楼,2054平方米的藏雪茶加工车间,公司以藏雪茶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目前拥有全自动藏雪茶生产线,以及各类齐全的茶叶初制、精制生产设备,主要生产高档名优藏雪茶系列的产品,是青海省首个茶叶生产企业。坚持标准化打造、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不断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创新开发和研制藏雪茶系列产品,藏雪茶先后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第五届中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先后加工制作出藏雪茶红茶、绿茶、茶饼以及“三色龙珠”、十二生肖系列匠心茶饼、红军茶等共计20余种系列产品,形成了“公司+牧户+基地”“公司+合作社+牧户”的扶贫产业链模式和“基地直销+实体店销售+电商销售”的营销模式。据统计,2015年7月份以来,藏茶公司累计收购藏雪茶鲜叶38吨,生产藏雪茶成品约9.5吨,实现总产值1900万元。累计支付藏茶收购款200多万元,受益贫困群众503户,平均每户增收3976余元。2018至2019年藏雪茶产业分红约191万元,累计带动517户179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694元。2017至2020年参与藏雪茶种植的贫困人口约5700人次,累计支付劳务工资3070万元,平均每人增收5386余元。藏雪茶产业的发展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提升了生态颜值,已经成为班玛县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b6457c01d5f469e9d6ff8b4efd27f23b.JPG

利益联结,稳步实现资产收益

针对产业选择困难的贫困户,按照“政府引导、个人自愿、抱团取暖、脱贫越线”的资产收益新举措,建立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资产收益脱贫和“牧民”到“股民”的转变。班玛县将514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到户产业资金3295.37万元和赛来塘镇德昂村、江日堂乡多日麻村上海援建资金400万元,共计3695.37万元集中捆绑使用,整体回收县城格萨尔大厦6至9层,实施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开发,2019年受益资金229万元(其中:到户产业收益204.31万元;上海援建收益24.8万元),带动班玛县31个行政村1217户514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679元,带动德昂村、多日麻村集体经济增收12.4万元。同时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格萨尔大酒店上岗就业,月工资3000余元,每年可带动家庭增收36000元。投入到户产业资金252.78万元,实施了班玛县农贸综合市场项目,2019年产生分红资金15.7万元,带动68户3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2309元,人均增收397元。利用46户19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资金127.36万元,实施了黑青稞酒加工产业,2019年产生效益12.74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770元,人均增收640元。同时,根据青海省扶贫局的统一安排,将2020年光伏电站资金1517万元和2018至2019年13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资金1300万元,分别投入青海省、果洛州扶贫开发局发展投资公司,用于实施易地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目前已产生分红资金94.47万元。

2d170c740b18a7b88218e805e2d941f1.jpg

三产融合,有效释放发展动能

聚焦优势产业、聚集资源要素、聚力创新引领,深度挖掘发展“红、绿、金”三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和多业态联动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鼓励和引导红军沟附近的班前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兴办家庭宾馆(藏家碉楼驿站)16家,户年均增收约4000余元。红军沟旁边的牧户索南一家,搭起了“帐篷超市”,销售饮料、食品、手串、藏式服装等特色商品,月收入达3000余元。随着红色教育中心、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红军沟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成,班玛县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70余人,在与旅游相关的岗位上就业,每人每月工资约3500元。依托“绿色生态”资源,精心打造百亩蔬菜、千亩青稞、万亩藏茶种植基地和牦牛养殖、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班玛有机蔬菜、有机青稞、班玛藏雪茶、班玛牦牛等特色产业,并把贫困户固化在产业链上,8100名贫困群众从产业链上直接受益686.7万余元,人均增收848元。依托“金色文化”资源,在金色藏文化产业园入驻3家公司、2家民族特色手工艺加工点,建立唐卡、藏香、黑陶、藏毯、木雕和银器加工等民族产业11个,大力发展民族用品、手工艺品,110名建档立卡户通过“培训+就业”的方式,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班玛县投资500万元,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乡级电商服务站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3个,在借助互联网销售班玛特色农畜产品的同时,实现贫困家庭待业青年就业40名,每人每月工资为底薪+提成收入近1800元。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