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范旭光)记者从1月27日召开的2021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青海省实施文化旅游项目600个,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争取专项资金8.6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4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11.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92亿元,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好答卷。

e2379a93988cc4f6b60275d846f87cb7.jpg

3c07e9033c9633e46af682b4ee395e73.jpg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介绍,去年,青海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繁荣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文艺精品创作和演出演播成果显著。创排120余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弘扬了主旋律,壮大了正能量。青海省各类文艺院团演出6115场,参演人员27.4万人次,线下线上观看人数达753.43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青海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线上线下服务惠及3600万人次,公共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开展青海省旅游厕所专项整治,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84座。500名村级文化管理员组织活动2956场次,带动群众20余万人,服务群众115万人。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扎实开展考古申报、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0余项。国家级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明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海西德都蒙古族、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承体系更加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更加有效。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展播活动26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220余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凸显。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不断丰富研学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业态。西宁市、黄南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市场监管水平明显提升。组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联盟,成立省级旅行社、导游、文创、刺绣、非遗保护等行业协会。完成各市州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组建43个县区执法机构,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5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6万家次,责令整改570家次。大美青海影响力持续扩大。以讲好青海故事、展示青海形象为着力点,打造“大美青海 生态高地 旅游净地”品牌,在央视央广播出的宣传广告累计触达8.8亿人次,各类媒体刊发青海文旅信息近2万篇(条),在公交车、阅报栏、楼宇电视等宣传近300余万条(次),抖音、快手等平台大美青海话题总阅读量近13亿人次,全网搜数据月增长速度在27%以上,全国排名靠前。“数字文旅”激发发展活力。全面建成一主四辅的青海省数字文旅大网络,实现一朵云(文旅云)一张网(文旅物联网)一中心(数字文旅大数据中心)的文旅资源全覆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玉树文旅”公众号入选2020中国十大政务文旅。组建成立文旅行业网络评论队伍,组织开展网络评论3809次,评论9496条。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召开30次专题会议,印发疫情防控指导文件66份,下达文化旅游专项资金2.5亿元。向省内金融机构推送青海省文旅行业意向贷款企业和项目193个,融资需求85亿元,促成合作项目100余个,助企融资近20亿元。先后开展了文旅人游青海、青海人游青海、诚邀全国人民游青海等活动,多措并举推进了文旅消费。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