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王嘉)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史纳村,位于镇政府以西1公里处,湟水河流经村子南侧,气候宜人,10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度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传统土地耕种收入不高,湟水河畔周边60余亩土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区位优越的土地布满杂草,既浪费也不美观。

下好土地盘活“先手棋”。民和县川口镇党委主动适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2021年10月,川口镇党委在史纳村实地考察时,发现在湟水河畔有集中连片的耕地,有条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既能依托粮食产业保基本、兜底线,又能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适合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打造蔬菜基地开启乡村振兴新思路。说干就干,史纳村立即召开分析研判会,“同志们,我们今天聚集到一起,就是为我们史纳的撂荒土地谋发展路子,大家畅所欲言……”史纳村党支部书记李有春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时说,会后,村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察看,决定将这部分闲置土地打造成蔬菜基地,为县域内市民提供新鲜蔬菜。

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要打造蔬菜基地,首先要将撂荒土地整合。今年年初,史纳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统筹谋划下,逐步进行土地流转工作,但是此项工作开展初期,耕种了一辈子的史纳村民,大多不愿意把土地租出去,工作遇到了难处。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史纳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带头转变观念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点带面,着手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宣传土地流转整合的好处,消除村民顾虑,引导村民改变旧观念,接受土地流转经营新理念,将家中农田流转出去。在镇村干部、党员一步一个脚印,一块一块攻坚下,圆满完成了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对咱们村民来说是件好事,流转后土地集中连片种植,我们还可以再去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史纳村民铁富贵高兴地说道。

荒地转出“真金白银”。“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村民把地交给村委会,我们就要把这些荒地变成村民口袋里的钱”,史纳村党支部书记李有春说。为了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投资610万元整合撂荒多年的土地160余亩,进行史纳村优质蔬菜基地建设,预计年底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基地年产蔬菜预计50吨左右,年产值达到20万元以上,不仅能满足县域内群众对新鲜蔬菜多样化的需求,更能让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宽起来,百姓的日子富起来。

老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川口镇党委始终坚持把撂荒土地复耕复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鼓励史纳村民拿出土地进行流转,把撂荒地变为“良田”,形成以“支部引领拓富路,党员抱团兴产业,百姓家家增收入”的乡村振兴发展路,既保住了“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