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5月25日,西宁市委宣传部召开“开局起步看西宁”--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专场新闻发布会,西宁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石彪介绍西宁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西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明主持。

096ad9ed30c0eb62c55a4e13af23526a.jpg

党的二十大以来,西宁市积极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加快产业“四地”建设,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市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为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支撑全省作用凸显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强化省会担当,彰显省会作为,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期、经济回升期和发展窗口期,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深入推动抢抓机遇促发展“1+9”行动,以精准举措助企纾困,全力以赴抓生产、推项目、促消费、优服务,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全市经济开局良好,呈现量质齐升的积极态势。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4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2%,分别较去年一季度、全年提高2.8和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2.4个百分点。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3亿元,增长5.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高于全省1900元。

新旧动能加速转化,工业经济增速全国领先

聚焦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投身产业四地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大力开展工业扩规增产行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一站式”协调解决西宁特钢、高景等企业生产经营问题,阿特斯、丽豪、中复神鹰等重点企业稳产达产,工业快速增长态势有效巩固,工业“压舱石”作用显著。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8%,高于全省增速14.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4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率达99.5%,连续26个月保持在20%以上,增速持续领跑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7.3%,比2022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多晶硅、单晶硅、光纤、碳纤维分别增长6.1倍、2.4倍、75.9%、49.7%。

助企暖企成效显著,服务业发展稳步恢复

积极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设立服务业行动专项组,严格落实“七问”“七项机制”要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精准助企服务,选派4411名干部开展助企联络工作,入企帮扶6560人次,问题办结率56.4%。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2.7万户次市场主体退、减、缓税2.8亿元,举办“助企暖企送春风,税银携手助发展”对接会,与110家企业签订贷款协议,达成意向审批金额514万元;为3763户个体工商户新增信贷投放11.29亿元、续贷金额36.62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1.99万户企业减负7815.55万元,为2983户参保企业缓缴工伤、失业保险费1838.46万元。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277.99亿元,增长1.8%,总量占全省的59.9%,较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5%;铁路、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42.4%、22.9%;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0.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

乡村产业加速培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产业增效、乡村建设、主体培育等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一季度,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75亿元。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2万亩,种植蔬菜及食用菌1.9万亩,肉、奶产量分别达到1.66万吨、4.75万吨,蛋产量780吨。大通县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油菜产业集群续建等3个项目稳步推进,申报湟源县日月乡产业(牦牛)国家级产业强镇,“河湟田源”区域农用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建立健全项目机制,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力优结构、挖潜力,大力实施投资项目攻坚行动,举行西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建立完善“3+6”攻坚行动+专班推进的抓项目促投资闭环管理机制,深入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和“周检查、旬协调、月督办”机制,持续强化重点项目“红黄绿”三色预警问题调拨,加快融资贷款及地方债发行进度,有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9%,占全市总投资的38.1%,拉动全市增长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4%、6.7%。泰丰先行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等366个项目顺利推进,天合光能(青海)年产35吉瓦直拉单晶、陶园小学改扩建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把促消费作为稳经济的基础,积极举办“幸福西宁 惠购暖春”“助企暖企惠民家电促消费”等联合促消费活动,鼓励支持商贸企业参与平台促消费活动,分批次发放百货餐饮、家电、汽车、油品等惠民电子消费券,一季度累计发放惠民消费券183.9万元,带动消费1740.8万元,发放购车补贴资金699万元,拉动购车消费7.6亿元。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亿元,同比增长1.1%,较202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实施“冬游西宁”“非遗大集”等系列活动,争取省级文旅引导资金2908万元,支持西北骄藏牦牛产业园、大通庆丰生态园文化基础设施等25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发放“暖冬惠民 畅享西宁”文旅消费券100万元,带动消费400万元,文旅市场加速复苏。一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26.8万人次,同比增长23.5%,恢复至2019年同期98.8%;实现旅游总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20.2%。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

围绕“双循环”格局下国家所需、西宁所能,积极搭建开放平台,推进西宁综保区和西宁跨境电商综试区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外贸产业,先后引进大龙网、敦煌网、青海环贸3家国内跨境电商知名企业,启动建设城西、城东、综保区3个跨境电商产业基地,组织大通百灵供应链公司等12家企业参加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着力推动全市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0亿元,同比增长47.4%,占全省比重79.4%。综保区出口加工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基地、铁路货物海关监管场地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跨境电商交易6856万元,同比增长15%,主要出口商品大幅增长,机电、高新技术、磷酸铁锂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8倍、2.3倍、1.1倍。编发PVC及片碱出口班列7列9401吨,创汇750万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值分别增长66.4%和38.1%。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创建“双满意”品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套餐式”“主题式”集成办理,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企业投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立足产业“四地”、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数字经济、氢能、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10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建立招商重点对接目标企业及央企名录库,梳理头部企业669个,推动220项储备重点招商项目的有序衔接和梯度引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外出招商活动48次,推进高纯多晶硅、光伏玻璃等45个成熟项目前期对接和落地实施,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额191亿元,省外到位资金35.4亿元。

坚定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动能逐步释放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一季度,完成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券奖补110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362项,资金2.41亿元。科技服务业企业已入库66家,“一对一”培育服务升规入限重点企业28家。开展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6-8微米锂电复合铜箔关键技术、高功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开发等11个重大专项完成立项准备。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集中发布优秀科技成果169项、签约项目15 项,签约金额2791万元。

下一步,西宁市全面落实省市委工作部署,以更加强烈的省会意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二季度经济发展黄金期,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和调度,抓好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奠定后续发展基础,抓好经济运行敏感点,增强经济运行稳定性,精准发力、持续用功,真正以实干实效力争超额实现“双过半”。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