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2日电 题:凡人微光书写时代华章——基层劳动者“五一”风采掠影

      新华社记者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新华社记者走近5个不同的劳动者群体,聚焦新业态蓬勃兴起中的执着和奋斗,和洋溢其间的劳动之美。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他们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书写出不平凡的答案,激励着更多人奋力向前奔跑。

      “站岗过节”的交警女子机动队

      杭州南山路一处路口,29岁的姜子璇身处人流车流,从容不迫指挥疏导交通。“五一”假期首日,西湖风景名胜区迎来流量高峰。

      “坚守岗位是最有意义的过节方式。”姜子璇的身后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然而作为一名路面执勤警力,她无暇转身看上一眼。

      姜子璇是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景区大队女子机动队的一员。这支活跃在西子湖畔的交警“她力量”,是杭州成立最早的骑警队伍,现有队员32名,平均年龄27岁。

acf75053367f8bf0ab7c7ab49b11cf03.jpg

      5月1日,姜子璇在西湖景区指挥疏导交通。(杭州交警供图)

      川流不息的车流中,队员们凭借耐心、细致和专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作为一名交警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景区大队教导员邵征伟说。

      群众过节,交警站岗。“五一”假期,杭州交警每天投入2000名警力屯警路面,全力保障这座超大城市交通系统安全、顺畅、有序运转。

      “行程满满”的小百花

      今年“五一”期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蝴蝶剧场演出新编现代戏《钱塘里》,讲述“一场车祸、两户人家、以善相拥、平凡不凡”的动人故事。

      5月1日下午,小百花的演员们早早来到剧场后台开始化妆,准备晚上演出。这段时间,大家行程满满。今年元宵节,剧团开启全国巡演,先后前往全国15个城市,演出30多场,在此期间,杭州的驻场演出也一直在继续。

226877203cc742563f1d9ee3685dbf55.jpg

      5月1日,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李云霄在后台化妆。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5月,是我国知名的戏曲表演团体。在1日晚演出的《钱塘里》中,女主角“方小米”由青年演员李云霄担纲。她说:“能够在浙江小百花这个大家庭里和大家一起努力,通过自己的演出,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感动,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持证上岗”的民宿管家

      这几天,浙江德清县莫干山缦田生态度假村一房难求。“45间房早在半个月前就全部订出了!”民宿管家颜传波正忙着招呼旅客参加登山挖笋、采摘樱桃等春日特色活动。

      颜传波管理的这家民宿位于莫干山脚下,占地约300亩,还配有生态农场、四季果园、露营草坪、马场、越野车基地等。据了解,德清登记在册的民宿近900家,像颜传波这样的民宿管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

ed8e47cd05fe94dfe3be1d64ed973b3e.jpg

      德清民宿管家颜传波正在服务旅客。(杨鑫艳 摄)

      “民宿管家指为客户提供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是优化旅客民宿体验的重要角色。”颜传波说。2022年,民宿管家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的18个新职业之一。

      2024年3月,从业近6年的颜传波拿到了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初级证书,他颇为自豪:“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以光为尺的科技创业者

      这个“五一”,刚刚从德国归来的“80后”创业者李涛日程排得很满。以光为尺,致力于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的普及应用,是他20年来专注的事业。4月下旬,他带领团队赴德参加博览会,与世界各地参展商交流,也带回更多订单。

      高精度3D扫描技术在国内发展起步晚,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领。“2009年,我们的最高精度测量水平大概在20微米,和国外技术存在一定差距。”李涛带领团队边摸索边验证,最终成功实现20微米到5微米的精度提升。

24c4e8f9532db7716b3282c774e40276.jpg

      “80后”创业者李涛在操作使用跟踪式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受访者供图)

      每一微米的提升背后,都是数万次参数的验证。

      凭借高精度3D扫描技术,他创始的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产品更是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并出口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这一代的科技创业者,就是要锚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李涛说。

      奔走山乡的科技特派员

      “五一”假期,科技特派员依然奔走在田间地头。这几天,浙江农林大学研究员斯金平正在杭州长乐林场查看石斛和黄精种植情况。

      眼下,大片大片的黄精、石斛开出黄白色花朵。

      “树上铁皮石斛、树下黄精、林中养蜂,这就是‘不占良田、不需耕地、不争林地,与林草和谐共生’的林下经济模式。”斯金平说,他和团队还在研究怎么让石斛和黄精变成果脯、酒,走进超市、厨房,带动更多地区实现“一亩山千斤粮万元钱”,走向共同富裕。

      这一扎根田间的制度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推动着之江大地山乡巨变。

      据统计,浙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累计超过3.9万人次科技特派员走出课堂、实验室,奔赴山乡,推动农民增收超63亿元、企业增效超45亿元,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出独特贡献。(记者方益波、马剑、朱涵、冯源、张璇)

责任编辑:高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