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旭光 马玉娟)5月31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尖岭村村民陈明山的马铃薯基地,该村驻村工作队和联合村驻村工作队在基地里一边查看马铃薯的长势一边与陈明山聊马铃薯的市场前景。“现在正是马铃薯的生长期,这几场雨下得真及时,给马铃薯的生长使上了劲,今年马铃薯肯定有个好收成”。陈明山开心地说。

9fd14c7c8d2ee4978b700221f6b30527.jpg

这两年,青海省市场监管局驻民和县古鄯镇尖岭村和联合村工作队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围绕品牌建设做足帮扶功夫,迅速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尖岭村和联合村两村相连,自然条件和种植结构也极为相似。这两支驻村工作队组成当地乡村振兴“兄弟连”,立足当地农作物种植历史及自然条件,决定将马铃薯种植作为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经深入调研、多方商讨,两支驻村工作队变身“推销员”,前往甘肃省定西市寻找马铃薯市场,并邀请定西市部分企业负责人到尖岭村实地考察,最终达成了2023年的马铃薯收购协议。其中,尖岭村2023年共销售400余吨马铃薯,种植户增收40万元,并带动近百名村民在基地打工,增收10万元。

db7baba02b99da14eb866c2eb45c2eec.jpg

采访中,陈明山告诉记者,“以前我种的马铃薯都是自己找市场,卖给中间商每吨750元~850元。去年,驻村工作队给我联系了甘肃定西的马铃薯生产企业,我直接供货给企业,减少了中间环节,每吨马铃薯卖到了1200元~1400元。今年,我又流转了村民土地,将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3公顷扩大到8公顷,预计今年我种植的马铃薯收入将达20万元。感谢工作队为我们这些种植户寻找到销售渠道,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据了解,青海省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培育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尖岭村去年种植马铃薯27.3公顷,在陈明山等种植大户的带动下,今年该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3.3余公顷,并辐射带动周围村庄的农户种植马铃薯达6.67多公顷,极大地激发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bb3b21db925975c09127b590be041646.jpg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品质和产量的不断提高,驻村工作队又着力为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做起了文章,委托甘肃陇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定西分公司生产粉条,粉条经青海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检测符合标准要求。他们又趁热打铁,开发具有商标品牌的农产品,利用“鄯驿善穗”商标打造马铃薯手工粉。与此同时,大家集思广益,对产品包装盒、标识、广告语等进行设计,扮靓了深加工产品。目前,该产品已销往广东、贵州等地。

尖岭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冯宜云说:“商标、品牌就是无形资产。马铃薯有了商标,我们就能用品牌凸显马铃薯特色,实施差异化销售。目前,我们针对当地马铃薯及其深加工产品以及其他农产品申请注册了“鄯存茹香”商标,涵盖五大类53项,期望让当地马铃薯及其它农产品‘走’得更远,为村民增加‘真金白银’,为乡村振兴工作夯实基础。”

309573a7232a54256b550f66a9cd1265.jpg

在延伸马铃薯产业链的同时,两支驻村工作队继续为村民深挖增收渠道。联合村第一书记李志义介绍:“我们通过市场调研,选种适合本村气候、地质等的经济作物。去年8月,我们邀请青海省农科院的专家到联合村对土壤进行化验,根据土质结构,今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开辟了一块蔬菜试验田试种新品种。”

在联合村的蔬菜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一垄垄的蔬菜苗长势喜人,稚嫩中蕴藏着勃勃生机。“目前,我们已种植茄科、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绿叶、根茎类等10余种蔬菜。试种成功后,将在当地进行推广,为村民寻找新的致富路。”联合村驻村工作队郑龙贤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