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郑州,在郑州有了工作。然后谈了对象,买房结婚生子,成了名副其实的郑州人。但对大郑州的地域文化还不能算了如指掌。大学时,我就对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词有所心动。也知道李商隐就是郑州人。于是,在一个“十一”长假,我就怀着对这位千古才情的敬仰,乘坐郑州地铁十号线,来到荥阳市参观了这座承载着无尽诗意与传奇之地------李商隐公园。
李商隐公园位于郑州市的荥阳东部,公园依托李商隐墓地而建,以李商隐诗歌文化为背景,充满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包含着这位唐代大诗人的诗歌意境。当双脚踏入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瞬间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远古时代关于李商隐的传说,如同悠扬的乐章,在耳畔轻轻回响,奏响着他波折而传奇的一生。那一个个传说故事,神秘而动人,仿佛带我走进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探寻他的足迹。
眼前的李商隐故居,古朴而宁静,宛如一幅岁月沉淀的画卷。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仿佛在诉说着“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沧桑过往。那一道道木纹,犹如岁月刻下的诗行,似乎在低吟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思绪飘荡,想象着他在此处挥笔泼墨、沉吟思索的情景。
他或许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山水,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正如他诗中所写“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又或许在书桌前,为了一个词句反复斟酌,力求将内心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恰似“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执着。
读着他的诗词绝句,那绝美的字句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何等的深情与执着。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爱情、对于理想有着如此纯粹而坚定的追求。这句诗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歌颂,更是对一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又是怎样的细腻与敏锐。他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奇妙感觉,让人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
他的词句或婉约深沉,或激昂永续,或情愫绵绵,每一句都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肋骨。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与动荡并存的时代。当时的唐朝诗歌文化达到了巅峰,文人墨客辈出,他们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真实感悟。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既有着豪迈奔放的特征,又有着细腻婉约的一面。人们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同时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感悟。
这种文化特征对新时代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唐诗中汲取营养,感受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赞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深深思考。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确实太过匆忙,以至于常常忽略了诗词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意境。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往往遗忘了精神世界的滋养。李商隐的诗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浮躁与浅薄。我们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品味诗词中的美好,去感受那份宁静与深邃。
李商隐用一生的才情,书写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爱情的追求、对世事的洞察。而我们,是否能在这喧嚣的世界中,静下心来,像他一样,用诗意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与感动?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词中学习到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在繁华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生活中蕴藏的至真至诚与至诚至善的豁达之美!
从李商隐公园走出,我的心中多了一份坚定。我要将这份对诗词文化的热爱珍藏在心底,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也将引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那份真挚、那份深邃、那份永恒的美好。促使让我在新的时代里,传承和发扬古代诗词文化的精髓,用诗意的心灵去创造新时代美好的未来!(董霄珂)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