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旭光)2025年5月23日,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西宁综合试验站联合青海省农学会园艺分会,在青海大学园艺创新基地为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100余名小学生举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实践活动。活动以“探秘园艺世界·感受科学魅力”为主题,采用“专题讲座+实地探索+动手体验”的互动模式,通过专家趣味讲座、温室大棚参观、蔬菜栽培实践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现代园艺的科技魅力,激发了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浓厚兴趣。

b693caa46df724023548c2ddb3ea72ff.jpg

活动在花香四溢的花房中拉开序幕,孙雪梅研究员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花卉探秘课”。她以汉字“花”与“华”的渊源为引,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她现场采撷盛开的花朵,如同拆解礼物般一层层展示花瓣、花蕊的构造,将花的结构生动比喻为“会呼吸的艺术品”;在讲解花色形成的科学原理时,她将花青素比作“”魔法颜料”,通过现场演示溶液在酸碱变化中呈现的奇幻色彩变幻,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哇”的惊叹;课堂上还特别展示了绿绒蒿、雪莲等青藏高原特有珍稀花卉图片,呼吁大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并祝福孩子们“像春天的花儿一样”,在阳光下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

e959d5f03bdbfb165c2ddc37d95c5a3f.jpg

随后,魏晓强博士带领师生深入蔬菜种质资源圃和品种展示区开展现场教学。在草莓种质资源区,他通过对比叶片形态与果实特征,讲述现代育种技术对果实品质的提升;在莴苣种质圃中,通过现场讲解生菜与莴笋的苗期茎叶结构,解开了“同名不同形”的生物学奥秘。特别在无土栽培示范区,师生们近距离观察了由农业废弃物制成的栽培基质,当了解到牲畜粪便、秸秆等经过科学处理可转化为优质栽培基质时,带队老师感叹道:“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生态智慧的体现”。活动高潮出现在实践环节,朱雪冰博士指导同学们亲手进行生菜种苗栽培定植,小学生们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化身“小小园艺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活动结束时,每位小朋友都获得了自己栽培的生菜“成果”,基地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33d32249b2d690ef7a1df16f3bc496c6.jpg

这场别开生面的园艺科普之旅不仅在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更架起了校园与科研基地之间的彩虹桥。当阳光洒在那些满载生菜苗的小手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今日沉甸甸的实践成果,更是未来青海高原可能涌现的农业新星。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