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理想,应该是少年励志的事情。二十多岁后的理想早已放进柜子,装进内心最深之处。如果再说理想,那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象。

       我的理想呢?我确实是有理想的。

       我的理想是在父亲严厉的教育模式下立下的,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和弟弟一起被父亲询问,弟弟说他想当科学家,因为奶奶经常教我背诗词,受一点启发和影响,所以我说我想当作家,父亲说作家是不务正业,所以后来我对自己立下的这个理想就有点不坚定,但对文学的喜爱一直植根在内心慢慢滋生发芽。

       读初中时,地方的广播电台有一个“家乡文学”栏目,每周一次,星期天晚八点半播出。为了听这个节目,经常爬到天台或楼顶的最高处,静静听,感受那些美妙的音乐和声音在远处的广播里传来。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写诗,经过不断的摸索,终于有一天,《三月的风》在电波那端传出,那一瞬间,心情雀跃起来了,欣欣然,我的努力得到认可。两元的稿费更是莫大的鼓励,那时母亲的工资才是三十多元,这个稿费确实是魔性的诱惑啊!驱使我兴趣浓烈的琢磨那些文字的灵动与神奇。

       高中后,开始疯狂的迷恋阅读,每个假期最乐的事情就是去图书馆勤工俭学,那种角色转换后的虚荣使得自己乐此不疲。从借阅人变成工作员,小伙伴们会投来羡慕的目光,更喜悦的是可以如饥食渴的饱尝精神食粮。那段时光,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自己的性格影响和启发也是最大,在以后人生的艰苦时刻,我经常是用三毛的豁达和赫思嘉的睿智坚毅鼓舞我,走过坎坷走过生活。

       到省城贵阳读书,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原来如此巨大,被录取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与我的理想大相径庭。好在学校有许多社团,其中的青春园林文学社是我的最爱,一篇《军训的回忆》让我很快加入,并混迹到副社长,系里的简报也是我编辑。那几年是我最拼的青春年华,毕业时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称号就是最好的见证。但由于事务繁忙,我的文学爱好渐渐被搁浅,尤其是工作后,角色的转化、人生的转型,知性的小女生成了担当的家庭主妇。工作中越来越拼,文字的爱好与梦想也离我越来越远。那些都只是童年的梦想、青春的年少和回不去的过往。理想和梦想在现实的镜子里,挂在墙上,照着内心矛盾的自己,忐忑不安。觉得对不起那些年少的信誓旦旦,青春的蓝图隐隐约约的淡去,如春雨后的点点落花,支离破碎、斑斑驳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今生的良师益友——彩梅姐,她邀我去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开展活动。我欣然前往,在那个边远的乡村小学,歌声传来,送给你小星星,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美丽的舞姿让我瞬间热泪盈眶澎湃万千,曾经在乡镇工作的种种过往历历在目,内心那一点温柔被点激起来,我好想用文字把那些年的感受记录下来啊!那天同彩梅姐前去的都是省里的文人,只有我是无名小辈,我把我的小自卑包裹的紧紧的,不让他们看见。后来再去贵阳和彩梅姐畅谈后,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再次坚定了理想和梦想。虽然我选择的谋生手段与文学无关,但在闲暇之余,我可以来回忆、可以来描绘。人生啊!那么多的经历,那么多的积累,可以在这个时候来回味了。不要因为时间不要因为生活,只要你愿意奔跑,随时都可以起步。余生,我还想奔跑,我的理想一直在追赶着我去奔跑!



5a64a64404f32455257ed7d05bf3f011.jpg


作者简介:

魏艳 ,女,贵州省毕节市人,笔名耘泥,系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毕节日报》《高原》等报刊。



责任编辑 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