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汪发红)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窑洞村位于三合镇最南端,2017年整村搬迁到三合镇幸福家园安置小区,因易地搬迁导致村内矛盾纠纷突出、班子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于2021年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年来,三合镇坚持党建引领,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镇党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开展与党员群众谈心谈话,走访了解村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细化整改方案,严格落实各项机制,从严从实推进整顿转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力、组织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如今的窑洞村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显著提升,展现出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

育头雁,搭建“干事创业”班子

在区级领导、三合镇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及时查摆窑洞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影响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培养了2名年轻的后备干部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到村锻炼参与日常工作。不断加强培养村“两委”干部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党性意识,同时驻村工作队与“两委”班子结合自身实际更新制定《村规民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通过学习、考勤、值班等制度的严格落实,使村“两委”干部精神状态明显提高,团结意识明显增强,攻坚克难的主动性不断好转,增强了和支部班子为民服务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的激情。

补短板,增强“为民服务”水平

昔日的窑洞村因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淡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得过且过,一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短板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三合镇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窑洞村“两委”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时刻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中心工作,主动让群众监督村干部和党员,让普通党员群众对村级发展有参与感。在排查矛盾纠纷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基本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截至目前,排查矛盾纠纷9起、调解9起,实现矛盾纠纷全部调解。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作大事来办,村党组织威信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转作风,置顶“民生清单”办实事

为进一步精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引领作用,窑洞村采取“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细分党员、群众、志愿者、村干部等6类对象,在主动参加学习、联系帮带群众、参与志愿活动、培育良好家风等方面,分层分类设定标准,建立“积分账户”,让不同类型党员群众在“各尽其才”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干货”。“以前开会只能来5、6个人,根本办不成事。自从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党员和老百姓们最多的时候能来40多人,通过积分制的推行,党员群众在‘挣’积分的同时形成‘互比互学共进’良好氛围,助推整村风貌上了一个大台阶。”窑洞村第一书记孔占新说道。为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梳理出涉及教育、住房、养老等16件民生实事建立台账管理,全部交由党员干部带头领办、推动落实。55岁的党员祁昌胜为困难群众购买了200斤的土豆种子、村党支部书记祁世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当“跑腿”、村委副主任王玉青免费为老人理发等等这样的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了村里的“幸福账单”,绘出了一张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答卷。

促提升,实现“软弱涣散”蝶变

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挖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积极讨论并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全力推动村民个人有序参与农村发展事务,切实发挥村级老年人协会作用,开展美丽村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村级党组织有能力有底气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如今的窑洞村,居住环境更好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群众生活更幸福了。

 

责任编辑 子轩